泉州3年内将再建95个应急避难场所
在原有72个避难场所的基础上,泉州将分三年新建95个应急避难场所。日前,泉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泉州市防震减灾工作纲要(2013—2017)》(以下简称“《纲要》”),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和相关紧急处置系统;应急救援准备更加充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避难场所建设基本到位;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有效增强,“农村不设防”状况有较大改变。
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
此外,泉州将结合城镇化建设和“造福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和石结构房屋改造,加快城市危旧房屋改造步伐,提高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各地要根据《加快推进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工作计划》,争取到2015年中心市区和各县(市、区)确定的石结构房屋改造试点基本完成,2017年争取基本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工作,工程抗震加固,及时加固或拆除重建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 。
以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掌握逃生避险技能为重点,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等重要时段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率。
建设地震前兆监测项目
对于百姓来说,提前几秒钟知道地震信息,生命安全就多了一层保障。根据《纲要》要求,泉州将加快落实各县(市、区)地震前兆监测项目建设,做好现有台网的运行管理工作,全力捕捉地震前兆异常。在全省率先建设基于土层的泉州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作为国家和省级地震预警系统的补充,实现辅助预警的功能。形成布局合理、手段齐全、技术先进的泉州市地震监测网络。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的“全球眼”资源,建立地震灾情实时监控系统供抗震救灾指挥部救灾参考。
同时,作为我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项目的首个试点城市,泉州将加快与福建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布网络平台建设,确保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功能的畅通。
新建95个应急避难场所
一旦重大地震发生,及时救援也会挽回不少生命。按《纲要》要求,泉州将完善地震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指挥系统,市、县两级建成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基本形成应对发生6.5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
在原有72个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分三年新建95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并经常开展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努力构建专业地震救援队、行业地震救援队和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体系。
(记者赵鹏云)
【编辑:王榕春】